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1998年开始,我校认真执行教育部提出的学年“2+1”办学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2、我校从2008年起,先后在五指山、陵水、保亭、琼中、白沙、乐东、昌江、三亚、东方等9个少数民族市县开设40个校外教学点,开展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农村政策、就业创业等五个模块的教学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培养的有关精神,根据“三农”的实际情况,周六、周日理论学习,周一至周五生产实践,开展“零距离教学”:教师与农民零距离、课堂与生产零距离、教学与产业零距离。把课堂设在离农民最近的地方,将教学活动贴近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培养“双带头人”村官班教学模式,将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结合当地生产状况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新型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学习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过程。
3、实行“菜单”教育。我校与琼南各市县畜牧局、林业局合作,分别对防疫员和护林员进行“菜单”式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根据各市县人才需求特点专门设计了课程“菜单”,经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实施。目前已在三亚市、白沙县等组织了多批菜单式的人才培养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如三亚教学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已较好地掌握动物饲料配制、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控制等相关理论与技术,提高了三亚农村畜牧兽医技术员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畜牧防疫防控能力。
4、开展“订单”培养。企业为储备人才,积极与我校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办学活动,我校根据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和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企业提供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与我校实行“订单”的企业有:海南罗牛山谭牛养鸡场、海南亚太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海口合牧昌养猪专业合作社、昌江县昌化镇大风田园养鸽专业合作社以及瑞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台资企业)等。
5、与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教研合作,为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培养实用型人才。我校通过村官班办学活动,加强与各相关合作社进行产教研合作,以此平台,既可为村官班教学提供实训场所,又促进本地特色品牌的技术研发,提升产业。如与保亭奋妹六弓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养鱼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六弓鹅”(已注册商标)品牌产业的繁育合作。
6、开展校村共建,以校风带村风,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我校按“一盘棋(学校与农村一盘棋)两不误(学习生产两不误)三贴近(学校贴近农村教学贴近产业老师贴近农民)四促进(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农村建设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成才)五联动(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要求进行校村联动)”要求,先后在9个少数民族市县建立了40个校村共建点,同时借鉴“洛桑模式”在五指山南圣村委会建立了“农商旅一体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实训场所,同时为带动当地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与应示村开展校村共后,彻底改变了该村过去打架斗殴现象,村容、村貌大有改观。